原“中国私募股权投资”配资投资
摄影:Bob君
敲响警钟。
普华永道大客户流失的情况愈演愈烈。
自2024年9月因恒大审计风波被重罚以来,普华永道的发展态势急转直下,仿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。
仅过去1个月,就有16家香港上市公司宣布更换核数师,其中不乏领展(0823)、友邦(1299)、李宁(2331)等知名企业。据估算,这些大客户的流失,将使普华永道损失约3.3亿元的年度酬金。
此外,普华永道还失去了香港三大金融监管机构(香港证监会、保监局、积金局)的合作关系,改聘德勤为独立审计师。
在香港“丢单”细节
过去一个月,普华永道在香港资本市场遭遇了严重的客户流失。除了上述提到的领展、友邦、李宁等知名企业外,还有高鑫零售(6808.HK)等公司也宣布更换核数师。
这些公司大多是在普华永道被处罚后,出于对审计质量的担忧而选择更换审计机构。
以李宁公司为例,其在2024年向普华永道支付了约2190万港元的审计费用配资投资,但在2025年5月14日宣布不再续聘普华永道,转而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。
2024年,普华永道因恒大事件被处罚后,至少有48家上市公司改聘、取消续聘普华永道。2025年,这一趋势仍在延续,仅5月以来,就有至少20家香港上市公司宣布更换核数师。
此外,普华永道还失去了香港三大金融监管机构——香港证监会、保监局及积金局——的合作关系,改聘德勤为独立审计师。
很重要的原因是——普华永道在恒大审计事件中扮演了重要且不光彩角色。
作为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,恒大事件对普华永道的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打击,其声誉受损使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下降,客户流失不可避免。
卷入恒大审计风波,罚款4.41亿元
恒大地产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企业,但其在2021年暴雷,瞬间全球震动,而普华永道卷入其中,且无法自证清白。
自2009年恒大上市至2023年,普华永道一直担任其审计机构,连续多年为其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。
但是在2024年9月,监管部门通报普华永道在2018-2020年审计恒大地产期间存在六大违法问题,包括审计程序缺陷、丧失独立性等。
普华永道为恒大地产2019年、2020年年报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,为恒大地产多次债券发行出具保证财务数据真实、准确、完整的声明,但制作、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。
普华永道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程序缺陷,未能严格执行审计准则,导致未能发现恒大地产的财务造假行为。
普华永道在恒大审计项目中存在利益输送嫌疑,部分合伙人与恒大存在不正当利益关系,导致审计工作丧失独立性。
普华永道因恒大事件被监管部门合计罚款4.41亿元,暂停业务6个月,撤销广州分所执业许可,11名注册会计师被追责。
这一处罚力度堪比安达信因安然事件解体,对普华永道的业务和声誉造成了巨大冲击。
约77人离职,
普华永道A股审计收入同比缩水超50%
据不完全统计,普华永道2024年因恒大事件被处罚后,其A股审计收入同比缩水超50%。
2025年,随着客户流失的加剧,其业务收入预计将进一步下滑。这次还要再损失约3.3亿人民币的年度酬金。
因为恒大事件,普华永道人力资源体系也受到了重磅冲击。
自2024年12月以来,普华永道中国区合伙人已有约77人离职。
今年6月份,有消息称普华永道香港团队还将有50名合伙人离职,虽然这一数字尚未得到官方确认,但人员变动频繁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恒大事件引发了中国审计行业罕见的强监管周期,普华永道成为首个在华遭遇重罚并出现重大客户及人员流失的“四大”成员。
尽管普华永道在2025年5月对新城悦服务的审计中展现出强硬姿态,试图重建专业声誉。未来,普华永道能否通过加强内部管理、提升审计质量、重建市场信任来扭转困境,仍需时间检验。
对于整个审计行业而言,普华永道的困境也敲响了警钟。审计机构必须坚守独立性原则,严格执行审计准则,确保审计质量配资投资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配资官方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